close
以前,我從不覺得了解一個人會很困難,
如果我不了解某個人,
一定是我不想去了解,或是我不夠聰明而已。
只要我想做,沒有辦不到的事,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真不知是從哪來的。
那時,我也以為大腦的理解與否,
將會決定我對人事物的好惡。
畢竟,如果你根本不了解那個東西,
怎麼能打從心底說出喜歡或討厭呢?
不過,所謂智性上的理解,
只是大腦用既有的資訊去「逼近」那件事情而已,
計算精密點,資訊充足點,誤差就小,
反之,差個十萬八千里也是可能的。
換成白話來說,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
然後自以為了解了吧。
「其實我真的不了解那個人」,
現在的我,已經可以說出這樣的話,而不覺得自我挫敗了。
有趣的是,
在明白完全計算、完全逼近另一個生命是不可能的同時,
一直消沉的自我感竟然也得到了實現。
不知道是放下了什麼,又舉起了什麼呢。
如果我不了解某個人,
一定是我不想去了解,或是我不夠聰明而已。
只要我想做,沒有辦不到的事,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真不知是從哪來的。
那時,我也以為大腦的理解與否,
將會決定我對人事物的好惡。
畢竟,如果你根本不了解那個東西,
怎麼能打從心底說出喜歡或討厭呢?
不過,所謂智性上的理解,
只是大腦用既有的資訊去「逼近」那件事情而已,
計算精密點,資訊充足點,誤差就小,
反之,差個十萬八千里也是可能的。
換成白話來說,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
然後自以為了解了吧。
「其實我真的不了解那個人」,
現在的我,已經可以說出這樣的話,而不覺得自我挫敗了。
有趣的是,
在明白完全計算、完全逼近另一個生命是不可能的同時,
一直消沉的自我感竟然也得到了實現。
不知道是放下了什麼,又舉起了什麼呢。
全站熱搜